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2009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19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运行考核。本中心的总体定位是:瞄准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艺,开展技术创新,承担重大工程,把中心建成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基地、实验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中心围绕我国矿山面临的地表沉陷、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退化等难题,下设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和矿区生态监测与感知4个研究方向;现有固定研发人员60余人,合作流动人员7人。
近年来,本中心面向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需求,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国家重要项目,紧密围绕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生态修复等重要理论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了资源枯竭矿区质量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西部矿区引导型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关闭煤矿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矿地统筹监管与环境损伤立体监测及修复规划技术、面向地理国情服务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灾害防控技术等系列成果。成功应用到江苏、安徽、山西、内蒙、贵州、宁夏、陕西等矿区;涉及了东部资源枯竭矿山与西部生产矿区、井工矿山与露天矿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近10年来,工程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奖励40余项。
展望未来,中心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行业关键领域、面向地方生态环境改善,
科学规划,不断优化方向;整合资源,促进原始创新;
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积极联合,促进学科交叉;
固本拓新,引领产业发展,将工程中心建设成为世界水平的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基地。